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耳石症~轉載

解讀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早在1921年,匈牙利醫生Barany就描述了一種以發作性眩暈為特點的徵候群尤其是將患者頭部擺放在與重力相關的特定位置時發病,持續時間很短,病程多有自限性。後來, Dix 和 Hallpike 重新確認了這個綜合症,將其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簡稱BPPV )實質上,BPPV的發病在於前庭囊(橢圓囊和球囊 )斑內耳石的變性與脫落,又黏附在囊斑變為漂浮在內淋巴液中,隨著頭部的運動,這些變性的顆粒就會撞擊半規管的感受器,形成眩暈的臨床症狀。

臨床表現:
BPPV的臨床表現有5個特徵:(1)潛伏期:頭位變化後1~4秒鐘後才出現眩暈;(2)旋轉性:眩暈具明顯的旋轉感,患者視物旋轉或閉目有自身旋轉感;(3)短暫性:眩暈在不到1分鐘內自行停止;(4)轉換性:頭回到原來位置可再次誘發眩暈;(5)疲勞性:多次頭位變化後,眩暈症狀逐漸減輕。

診斷:
BPPV的診斷完全依據于典型的臨床表現和Dix-Hallpike測試結果陽性。
Dix-Hallpike測試:患者坐于檢查臺上,在檢查者説明下迅速取仰臥懸頭位,並向一側偏45度,PC-BPPV者,頭轉向患側時經數秒潛伏期後出現短暫眩暈和垂直旋轉性眼震,反復試驗有疲勞性。
當然以上最典型的臨床表現,也有的作者這樣描述:某一頭位誘發的短暫(持續數秒至數分鐘)突發性眩暈和眼震,病程為數小時或數天。從頭位到位置眩暈發作和眼震出現有數秒鐘的潛伏期。可伴有噁心、嘔吐,但一般無聽力障礙和耳鳴。無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緩解期可無任何不適。

鑒別診斷:
常見被誤診的疾病包括頸性眩暈、血管性眩暈
頸性眩暈: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反復發作與頸部運動有關,眩暈可伴有耳鳴、耳痛、頭痛、視覺症狀、頸神經根受壓的症狀和體征,少數病人發作時出現意識障礙。前庭功能、頸椎X線,TCD檢查可發現頸椎病變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血管性眩暈:多發生于老年人,因前庭系統供血不足所致。眩暈可伴有耳鳴、耳聾、視覺症狀、肢體麻痹、構音困難。CT、MRI、TCD檢查可發現腦供血不足等異常。
BPPV的治療 有藥物治療、康復訓練法、重定手法及手術治療。

許多學者推薦重定手法,主要治療措施包括:
1)避免誘發體位,特別是老年人;
2)抗眩暈藥物,緩解症狀;
3)前庭習服療法,以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代償,增加對眩暈的耐受力;
4)體位療法,通過體位變換,有助於分散在迷路的碎塊;
5)耳石重定,多主張採用此法,經濟簡便、安全有效,可以門診治療.
6)手術治療,少數保守治療無效,可行手術治療,如半規管阻斷術、單孔神經切斷或前庭神經切除術等。
通常,BPPV發病後6個月內症狀可以緩解或消失,因此,被認為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門診的治療方法主要是 Epley氏耳石重定和 Semont 氏釋放療法,前者主要是針對後半規管型,而後者則對水準半規管型BPPV患者更為適宜,也有人將這兩種技術進行整合改良成為Epley氏改良耳石重定法,獲得了更好的效果。

Epley手法(針對後半規管耳石症):①患者坐于治療臺上,在治療者説明下迅速取仰臥懸頭位,並向患側扭轉45°;②頭逐漸轉正,然後繼續向健側偏45°;③將患者頭部連同身體向健側翻轉,使其側臥于治療臺上,頭部偏離仰臥位達135°;④坐起,頭前傾20度。完成上述4個步驟為1個治療迴圈,每一體位待眼震消失後再保持1min。

Barbecue翻滾法(針對水準半規管耳石症):①患者坐于治療臺上,在治療者説明下迅速平臥,頭向健側扭轉90°;②身體向健側翻轉,使面部朝下;③繼續朝健側方向翻轉,使側臥于患側;④坐起。完成上述4個步驟為1個治療迴圈,每一體位待眼震消失後再保持1min。
A圖是改良的Epley手法(the modified Epley procedure (MEP)),用於治療左耳後半規管耳石,右側耳石方向相反,(1)端坐床上頭左轉45度,枕頭防于背後,便於躺下時墊于肩下,(2)快速躺下,伸頸,頭支于床上,此時,患耳在下,等30秒,3,頭右轉90度(不抬頭) 等30秒.4 .向右同時轉軀體和頭90度,再等30秒.5.向右側坐起.此法每日3次,堅持到症狀停止發作超過24小時.http://www.neurology.org/cgi/content/full/63/1/150#FIG1
你可以通過這個連結引用該篇文章:http://hdydlia.bokee.com/viewdiary.2604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