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耳朵

耳石症原因

原因
暈眩有別於頭暈。眩暈的病人有天旋地轉的感覺,張開眼看見的東西都在轉動。
而頭暈的人則沒有強烈的天旋地轉感覺,祇是覺得頭重重及走路不穩。

眩暈可能是由於:
1.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很大部份眩暈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此病又稱內耳平衡石脫落症,是最常見的眩暈原因。
內耳壁上其實附著許多非常細小的耳石,這些耳石可以幫助我們感覺到直線加速及減速的動作。
但耳石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從內耳壁脫落,當病人轉頭或改變姿勢時,脫落的耳石便撞擊平衡器官,神經細胞會被微粒過分刺激、令患者產生錯覺,感到眩暈。


耳石移位,干擾耳窩的正常運作

耳石脫落的常見原因有頭部創傷、內耳發炎後和內耳退化,但有許多病因不明。
這類原因導致的眩暈是短暫性的,當動作停止後,一分鐘內會減輕。
由物理治療師進行 Dix Hallpick Test 可測出是否因這原因而導致這類暈眩。


很多醫學研究證實因這原因而導致的眩得到前庭復康治療,當中超過80%得到改善。


2. 前庭神經發炎
主要由病毒感染和致敏原引致, 內耳發炎能引致突發性劇烈眩暈、作嘔及嘔吐,一般會維持數天。
病發時,患者會感到不適,並需臥床休息。三分之二病人一般於一至三個月內會完全康復。


3. 梅尼爾氏症 (Meniere' s Disease)
前庭和聽覺的耳蝸是相通的骨質迷路,內含淋巴液。如果淋巴液不流通而引起了積水,便會造成眩暈、耳鳴或聽力減弱。


4. 幻視 (Oscillopsia)
當視覺受影響,例如眼球不自主地振動,也會產生暈眩。
5. 聽神經腫瘤
當腫瘤壓著神經,訊息傳遞到腦部時受影響,便會產生暈眩,95%患者聽覺也會受影響,有時還會感到頭痛。



6. 過分換氣 (Hyperventilation)
在快速呼吸時,過多的二氧化碳離開了血液,也會影響腦細胞功能,產生暈眩。
7. 腦的血流量減少
血流到腦部減少,血氧亦會減少,人在突然轉姿勢,如由蹲到站立,或在頸椎附近的血管受壓,也會產生這情況。
8. 壓力、緊張或疲累










頭暈與耳石症

頭暈與耳石症

耳石症引突發性眩暈 肢體失協調 陳小姐日前因突發性的眩暈,一陣天旋地轉後,肢體失去協調,經緊急送往醫院診治,醫師初步排除是中風後,改由耳鼻喉科醫師進一步檢查,診斷出病人罹患了俗稱耳石症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經施以耳石復位術後,目前恢復情況良好,暈眩情形也未再復發。
陳小姐回憶病發過程仍心有餘悸。她說,發病當天大約凌晨三點多,她迷迷糊糊的從睡夢中醒來,感覺全身無力,意識模糊,想翻身時,卻發現眼前的景物開始快速偏移、四肢不聽大腦使喚、左右不協調,試著起身,卻無力的摔倒在地。無論站著、躺著、趴著、坐著都無法恢復到正常的姿態,強烈的頭暈目眩也造成腸胃瞬間快速蠕動,乾嘔的感覺排山倒海而來,在吐出青綠色液體後,心臟也跟著急速跳動,全身的器官彷彿都在遊行示威,家人趕緊將她送到衛生署豐原醫院治療。

耳鼻喉科醫師表示,人類的內耳壁上附著許多非常細小的平衡石,這些平衡石可以幫助感覺直線加速及減速的動作,假使因某些原因造成脫落,當病人轉頭或改變姿勢時,這些脫落的平衡石就會撞擊到旁邊的平衡器官造成病人眩暈。脫落的常見原因為頭部外傷、內耳發炎後、老化…等,但也有許多病人原因不明。
耳石症復發機率高,豐原醫院光是去年就發現四十幾件耳石症病例,其中又以50-70歲的年齡層居多,女性稍多於男性。治療的最佳方式是耳石復位術,即將平衡石移往他處,避免平衡器官再次受到撞擊。但只有10%的病人需要施行此項治療,90%的病人會在兩、三周之內自行好轉。

耳石症發作時所產生的眩暈,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像是中風,病人就醫時,務必詳細說明病況,配合專業的檢查和正確的治療,才能終結眩暈的夢魘。

耳石症致常感暈眩
「醫生,我坐低起身見頭暈!」相信不少讀者(特別中、老年人士),都試過在改變坐姿或姿勢時,突然感到暈眩和天旋地轉。許多人擔心腦部是否有嚴重疾病,其實可能是患上了耳石症,經治療後暈眩問題可徹底消失。
耳石症醫學名稱為「位置性暈眩」,所謂耳石是指內耳中,黏附在平衡器上的微粒,它們隨頭部擺動而旋轉滾動,刺激耳內接受區,將流動的訊息傳入神經中樞。但假如耳石出現鬆脫而不自然地隨處滾動,就可能令患者耳水不平衡,經常感到暈眩。

此症患者耳石大多屬於自然鬆脫,亦有少數因頭部受碰撞,以至耳石亂滾。這類暈眩症狀可維持幾十秒,甚至一至兩分鐘,其後不適會慢慢減退,但如患者有頭部或肢體動作,耳石症或會立即復發。
常出現以上病徵人士,毋須過分擔心,建議病人先進行檢查。醫生會指示測試者躺下,再觀察其眼部活動,如發現眼球有不正常跳動,即可確診患有耳石症。耳鼻喉科醫生會透過耳石復位治療,以物理治療方式,讓耳石返回正確位置。治療方法只需約十五分鐘,但效果立竿見影,病人的暈眩症狀及不正常眼球跳動會完全消失,成功率達85%。

頭暈,一個身體、心理與社會的毛病
「頭暈」,你可以像一位專家的口氣,說它很複雜,事實上自己所知不多。頭暈作為一個生理症狀就是模糊不清的,它橫跨身體及心理的毛病,不僅病人怕「頭暈」,醫生也怕看到「頭暈」的病人。但又有些醫生喜歡「頭暈」的病人,也利用一些心理機制操弄頭暈的病人。今天,我們就從生理-心理-社會的宏觀角度來說「頭暈」。

什麼是暈?不就是「昏」和「眩」的加減組合。「昏暈」指的是頭重腳輕,腦中空空的,什麼事都做不好,也不想做。如果你不能體會,熬夜一天你就知道。「眩暈」就可怕了,天眩地轉,一下子好像地震,一下子又好像掉入萬丈深淵,天底下沒有比坐不停竭的雲霄飛車更可怕的。如果你也不能體會,當場原地轉十圈,就會知道了。

那麼「昏暈」「眩暈」是哪些疾病所造成的呢?各告訴你的三種病,而且一定要你了解,讓自己當起醫生,或說給你看診的醫生參考。眩暈第一病,也是最多人發生的,也很可怕的,就是「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簡稱為「耳石症」,這病來的厲害,讓你一動就眩,但不動就不眩,在床上翻個身、起床坐起、躺下,你就宛如掉入深淵,發出一聲空谷迴音的慘叫。但過一會,眩就好了,嚇得你流汗、流淚、心跳快、血壓高。直覺地認為這次小命不保,在劫難逃。好多人若有求生意志的話,一定會往急診室報到。

為什麼會如此呢?
內耳中有鈣化的小石頭(每個人都有的)脫落,滾到相連接的半規管中。半規管就是內耳中負責動態平衡的裝置,本來裡面只有溫柔的淋巴液,不幸掉進一顆粗魯的小石頭,隨著你的運動而滾動,無理且強烈的刺激平衡神經,你哪有不暈的道理呢?你停了,它滾一滾高興之後就不滾了,自然也就不眩了。所幸這一顆不在其位的小石頭會溶解,病就好了,但可不保證下次不發生,改天也許又會掉入一顆新的小石頭,所有過程重來一遍。

至於眩暈第二病,第三病的案例就少多了。第二病是內耳的淋巴液不通,也就是淹水、積水,漲的內耳中的平衡、聽力系統失靈,所以就會一直暈眩(較輕微,也較持續),以及耳鳴和聽力的降低,這病叫「梅尼爾氏病」,是紀念某個醫生的名字,可簡稱為「耳水症」。為何內耳會積水呢?大家也不知道,但少吃點鹽分絕對有幫助的。

第三病是內耳的平衡神經發炎,就像感冒一樣,這病有時很厲害,暈到讓你在地上爬,而且是持續的,數天到一兩個星期才好,發病時你只有祈求吃鎮靜劑好好睡幾天,這個病作者簡稱為「耳炎症」。

講完眩暈的三大兇手「耳石症」、「耳水症」與「耳炎症」,好像有點複雜。但其實一點也不,他既具體又明確,就像通緝犯的臉可以張貼公告。 講到「昏暈」的三大兇手就難了,好比未破的懸案,只剩些不完整的證據。此時醫生就得扮起偵探的角色,一步步的細心推敲了。

常說腦血流不足引起頭暈,可不是指一條腦血管的問題,而是整體腦循環量不夠。為什麼送往頭部的血液會不夠呢?原來我們人類是站著的,心臟打出去的血喜歡往下半身跑,總是要努力抵抗重力才能將血液送到腦袋去,不像四隻腳的動物,腦心相對是水平的(長頸鹿例外)。因此,有些人站起來會因為自律神經功能不彰,或身體整體水量不足,因此不耐久站,因此疲勞,甚至昏厥。嚴重的病人從二腳的動物變成四腳的動物,整天喜歡躺著。

「昏暈」的第二病是真正的腦血管病變,原來我們有兩條腦血管供應我們的腦幹血液,因此血管狹窄、阻塞造成供血不足,引起頭暈。這個說法作者必須澄清,這大部分是出於想像,這原本是昏暈的其中一種少見而不完整的說法,然而卻成為少數醫生的唯一說法。作者從不敢否認這種腦血管疾病引起頭暈的可能性,但必須注意的是,這種腦幹缺血性的頭暈,合理應一併出現失足、語言不清或手腳無力等神經性症狀。

從這一類型疾病出發,如果佐以腦血管超音波檢查異常,或可說有憑有據,講話也可以大聲點,然而天底下聰明的人果然很多,如果沒有任何證據,就會說「只是腦血管暫時性收縮」,造成腦幹缺血的症狀。這被叫做「基底動脈血偏頭痛」,是不需證據的一種想像,大家要小心它!

昏暈第三病,也是排除上述五種病之後,作者就會輕輕的、偷偷的問病人是否最近壓力大、心很煩,或者心情很差、了無生趣。有時就像打開閘門,病人沉積的情緒頓時傾出。而「頭暈」只不過是就診看病時的堂而皇之,說的出口的症狀。其他心理的、家庭的挫折或不滿,是很難在擁擠急迫的診間放在檯面上的。因此,解決焦慮憂鬱的問題,才是頭暈的特效藥。

說了眩暈的三個通緝犯,昏暈的三個嫌疑犯,你自己就可以當起醫生了嗎?江湖路險絕不是我們平凡人想的這麼簡單的。

首先,我先談「病人」的心理在想些什麼?眩暈合併噁心、偶吐、流汗、心悸、虛脫的確很可怕。至少作者小時候暈車時的眩暈,害我不敢參加大小的遠足。這些症狀來的又快又猛,就像任何可怕奪命的疾病的前兆,如果是發生腦幹出血了不起也是如此,因此誰不怕呢?
如果你見到的家人,醫生這時候會明示或暗示你這是腦中風的前兆,或是一付「目前完全不敢說這是什麼病,不過需要再觀察」,保證讓你想到往事如浮雲歷歷在目。又過幾天你的眩暈好多了,就完全康復了嗎?就像車禍後逃過一劫,身體的傷易好,心理的創傷難彌,總認為自己「身體好不了,一直暈暈的,曾經中風過(如果沒有人告訴你不是的話),甚至失去信心,不敢走出戶外。」

另一種慢性頭暈的病人,已經暈了數年,看過不少醫生。但就是好不了,為什麼呢?有可能病人不想好嗎?因為「暈」是多麼具體而宏大的生理症狀,卻又帶一點神秘的氣質,隱身在頭暈的屋簷下,讓它可以向家人宣示「我不舒服」,目的可能是對誰不滿,或想獲得更多重視和關心,這麼卑微的手段,而高明的醫生是可以發現而循循善誘的。

至於醫生如何看待頭暈呢?對非頭暈專業的醫生,看到「頭暈」的病人常感得一陣頭暈。如果他仍有責任感的話,如果沒有的話,就容易地趕快推論(或栽贓)一種疾病,常見的說法有「內耳不平衡」「腦血管循環不足」,其實前者只的是眩暈,後者指的是昏暈,但是有講等於沒說,是醫生覺得自有定見,沒時間告訴病人,還是停留在「不平衡」「血流不足」的層次,就看病人各自的造化了,作者也不知道。但無論如何,這些都算是良性的,但以下情形是作者覺得不妥的,就是刻意創造頭暈的模糊空間,爭取患者的就醫次數。

以最常見的「耳石症」而言,在臨床上透過細心的問診與身體檢查,可達到很高的診斷率,因此告知病人詳細的機制及某種程度上保證病人安全性,絕對可以使「內耳有小石頭」的病人,放下心中的大石頭。而且這是一個可以自癒的疾病,醫生使用鎮靜劑及止吐劑緩和眩暈的急性症狀。

醫生不該洋洋得意扮演救命恩人,有的話也只是在病症的論述上,讓病人了解生病的過程而心安。更可怕的是有些醫生會要求這類病人,明明吃數天藥緩和一下,變成定時吃三個月甚至半年的鎮靜劑、循環劑或維他命。如果病人自做主張中間停藥而之後不管多久而復發(剛好耳石症也易復發),一定會痛哭流涕去跟原來醫生說對不起,我萬不該自己停藥的,請醫生不吝再度救我,這一次要我吃藥半年我也會配合的。

頭暈從身體的病,到心理的病,最後再成為社會的病,頭暈的可怕在這裡,看完你還會小看頭暈嗎?

耳石症~轉載

解讀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早在1921年,匈牙利醫生Barany就描述了一種以發作性眩暈為特點的徵候群尤其是將患者頭部擺放在與重力相關的特定位置時發病,持續時間很短,病程多有自限性。後來, Dix 和 Hallpike 重新確認了這個綜合症,將其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簡稱BPPV )實質上,BPPV的發病在於前庭囊(橢圓囊和球囊 )斑內耳石的變性與脫落,又黏附在囊斑變為漂浮在內淋巴液中,隨著頭部的運動,這些變性的顆粒就會撞擊半規管的感受器,形成眩暈的臨床症狀。

臨床表現:
BPPV的臨床表現有5個特徵:(1)潛伏期:頭位變化後1~4秒鐘後才出現眩暈;(2)旋轉性:眩暈具明顯的旋轉感,患者視物旋轉或閉目有自身旋轉感;(3)短暫性:眩暈在不到1分鐘內自行停止;(4)轉換性:頭回到原來位置可再次誘發眩暈;(5)疲勞性:多次頭位變化後,眩暈症狀逐漸減輕。

診斷:
BPPV的診斷完全依據于典型的臨床表現和Dix-Hallpike測試結果陽性。
Dix-Hallpike測試:患者坐于檢查臺上,在檢查者説明下迅速取仰臥懸頭位,並向一側偏45度,PC-BPPV者,頭轉向患側時經數秒潛伏期後出現短暫眩暈和垂直旋轉性眼震,反復試驗有疲勞性。
當然以上最典型的臨床表現,也有的作者這樣描述:某一頭位誘發的短暫(持續數秒至數分鐘)突發性眩暈和眼震,病程為數小時或數天。從頭位到位置眩暈發作和眼震出現有數秒鐘的潛伏期。可伴有噁心、嘔吐,但一般無聽力障礙和耳鳴。無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緩解期可無任何不適。

鑒別診斷:
常見被誤診的疾病包括頸性眩暈、血管性眩暈
頸性眩暈: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反復發作與頸部運動有關,眩暈可伴有耳鳴、耳痛、頭痛、視覺症狀、頸神經根受壓的症狀和體征,少數病人發作時出現意識障礙。前庭功能、頸椎X線,TCD檢查可發現頸椎病變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血管性眩暈:多發生于老年人,因前庭系統供血不足所致。眩暈可伴有耳鳴、耳聾、視覺症狀、肢體麻痹、構音困難。CT、MRI、TCD檢查可發現腦供血不足等異常。
BPPV的治療 有藥物治療、康復訓練法、重定手法及手術治療。

許多學者推薦重定手法,主要治療措施包括:
1)避免誘發體位,特別是老年人;
2)抗眩暈藥物,緩解症狀;
3)前庭習服療法,以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代償,增加對眩暈的耐受力;
4)體位療法,通過體位變換,有助於分散在迷路的碎塊;
5)耳石重定,多主張採用此法,經濟簡便、安全有效,可以門診治療.
6)手術治療,少數保守治療無效,可行手術治療,如半規管阻斷術、單孔神經切斷或前庭神經切除術等。
通常,BPPV發病後6個月內症狀可以緩解或消失,因此,被認為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門診的治療方法主要是 Epley氏耳石重定和 Semont 氏釋放療法,前者主要是針對後半規管型,而後者則對水準半規管型BPPV患者更為適宜,也有人將這兩種技術進行整合改良成為Epley氏改良耳石重定法,獲得了更好的效果。

Epley手法(針對後半規管耳石症):①患者坐于治療臺上,在治療者説明下迅速取仰臥懸頭位,並向患側扭轉45°;②頭逐漸轉正,然後繼續向健側偏45°;③將患者頭部連同身體向健側翻轉,使其側臥于治療臺上,頭部偏離仰臥位達135°;④坐起,頭前傾20度。完成上述4個步驟為1個治療迴圈,每一體位待眼震消失後再保持1min。

Barbecue翻滾法(針對水準半規管耳石症):①患者坐于治療臺上,在治療者説明下迅速平臥,頭向健側扭轉90°;②身體向健側翻轉,使面部朝下;③繼續朝健側方向翻轉,使側臥于患側;④坐起。完成上述4個步驟為1個治療迴圈,每一體位待眼震消失後再保持1min。
A圖是改良的Epley手法(the modified Epley procedure (MEP)),用於治療左耳後半規管耳石,右側耳石方向相反,(1)端坐床上頭左轉45度,枕頭防于背後,便於躺下時墊于肩下,(2)快速躺下,伸頸,頭支于床上,此時,患耳在下,等30秒,3,頭右轉90度(不抬頭) 等30秒.4 .向右同時轉軀體和頭90度,再等30秒.5.向右側坐起.此法每日3次,堅持到症狀停止發作超過24小時.http://www.neurology.org/cgi/content/full/63/1/150#FIG1
你可以通過這個連結引用該篇文章:http://hdydlia.bokee.com/viewdiary.26048422.html

眩暈~"耳石症"三個禮拜困擾著我。

今天終於找到症狀的名稱"耳石症"


醫師只要進行調整動作


於兩三天後可不藥而癒哩~


阿彌陀佛 感恩!!


近三個禮拜來的困擾


現一掃而光。



眩暈~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處世基本三要素~








綠色環保



迎接朝陽~身體健康,早睡早起。



甜美的記憶與時段



封面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兄弟友愛篇








姑嫂和睦篇



夫婦好合篇



勤人勤儉篇



朋友信義篇



孝順父母篇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兒時的記憶




設計



自述~



徵才~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想~



關懷~



引頸期盼~



自我要求太嚴謹,輕鬆一下吧!



自述~



簡章



南無觀世音菩薩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我的最愛~好怕它裏面也滲入塑化劑








注意飲食
















應徵~簡要自述稿







感覺~接觸大自然








休閒妙招~又健身減重.

戶外郊遊令人心矌神怡又健身

身修力行~



飲食保健十招術~



合法劑量下的添加物~"起雲劑"被不法商人加入"塑化劑"傷天害理

你曾吃(喝)了嗎?


你健康嗎?

生活起居型態方是你健康嗎?珍惜身體髮膚~

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