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快樂教條50
快樂家教~五十條幼稚園1.當孩子鬧情緒時,請不要恐嚇孩子:"你再鬧,就讓幼稚園的老師把你關來。"2.請不要誇大幼稚園的美好:"幼稚園裏什麼都有。"3.請給孩子準備便於穿脫 透氣功能好的衣褲、鞋襪,最好不要穿背帶褲.連褲襪。 4.孩子如果還不會穿脫褲子,請教會孩子在出現便意時,及時向老師尋求幫助。 5.送孩子入園時,家長不要與孩子過多糾纏,請給孩子一個堅定的微笑,並進行積極暗示:寶貝今天一定會過得非常快樂。6.接孩子離園時,請不要過於緊張,開口就問:"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呀?"7.請嘗試與孩子重溫快樂:"今天你過得快樂嗎?幼稚園裏發生什麼有趣的事了 " 8.請教給孩子正確的與人交往的方式,切忌動手打人或咬人。9.如無特殊事宜,家長請不要中途來探望孩子。10.請教孩子辨識自己的物品,如衣褲、鞋襪、手帕、玩具等。11.孩子如有特殊病症或對某種食物過敏,請在入園時及時告知教師及保健醫生。 12.請堅持送孩子入園。當孩子因病不能入園時,別說:"算了 算了,病了還上什麼幼稚園。" 最好告訴孩子:"今天生病了可能不能上幼稚園了,沒關係,等我們好了再高高興興地上幼稚園。"13.為安全起見,接孩子離園時,請領著孩子跟老師說聲“再見”。14.請當著眾人的面大聲表揚你的孩子。如"我們家寶寶現在上幼稚園都不哭了,真棒!" "上了幼稚園後,吃飯可乖了。"15.在家休息時,請儘量與幼稚園的作息時間安排保持一致。小學16.請別嚇唬孩子:"你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學校去,讓老師好好管教你"、"坐不住,老師就會罰你的站"。17.請別打擊孩子:"上學一坐就是一整天,你這麼調皮,看你怎麼辦哦。"18.請別詢問孩子:"今天有沒有挨老師批評?"、"你們班有沒有同學欺負你?"19.請別同情孩子:"吃飽了嗎?學校的飯菜沒有家裏好吃吧?真造孽!"20.請別動不動責駡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這樣簡單的題目都算不清礎。"21.教會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避免引發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誤會。22.請鼓勵孩子獨立做作業,家長不要"陪做",這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23.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時,家長不要打麻將或將電視的音 量開得過大。24.有必要向孩子強調安全用筆,不要拿筆尖對著他人或自己。25.整理書包、背書包是孩子的事,家長最好不要插手。26.孩子完成作業後,家長請及時認真檢查,"已閱"而不是隨便簽名的。27.孩子因賴床導致遲到,或因個人的原因造成作業未能按時完成的,家長請不要 幫孩子撒謊、找藉口。28.學校安排孩子值日做清潔時,家長不要越俎代庖,告訴孩子:"你是班級的主人,這是你應該做的。"29.請合理安排孩子的零花錢金額,以免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30.請給孩子一些玩的時間。國中31.請不要雙眼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這回摸擬考試考了第幾名?.." 32.請不要"剝奪"孩子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最好別跟孩子說:"你搞好學習就行了,別的事不要你管。"33.當孩子成績出現下滑時,請及時與孩子分析原因,不要"威脅"孩子: 下次要是再考成這樣就會怎麼樣...怎麼樣...。34.請不要盲目攀比,用別人孩子的長處比照自己孩子的短處,總是把 "你看看... 人家…怎樣怎樣..."的掛在嘴邊。35.當孩子有所進步時,請給孩子一個賞識的表情,並告訴他:"你所付出的努力, 我都看在眼裏呢。"36.請給孩子一定的自我空間和時間,不要充當"監控器"。37.對孩子擔任班幹部一事,請尊重孩子的意見,最好不要以"現在學習任務這麼重,當班幹部吃力不討好"加以勸阻。38.開完家長會後,請將老師的表揚放大,把老師的批評以建議的方式委婉地轉達 給孩子。39.孩子對友誼的渴望進一步加強,請給孩子一定的交友空間,不要在孩子的面前 直斥他的種種不良。40.與孩子發生矛盾時,請不要再用簡單粗暴的打罵方式來維護你的威信。高中41.當孩子抱怨對學校或班級不滿時,家長請不要輕易跟孩子許下轉學、轉班的承 諾。42.當孩子表現出對某個異性有特殊的好感時,家長不要如臨大敵,與其幻想用隔 離、訓斥等快刀斬亂麻的方法加以制止,不如找機會說說自己的青春往事。43.請不要在孩子面前反復嘮叨一句話:你要抓緊時間搞學習呀!44.當孩子的學業不見起色時,請不要妄下定論:"你根本就不是讀書的料。"45.請不要給孩子增添心理負荷:"你是我們全家的希望,將來一定要考個好大學。"46.當孩子對某個老師表示反感時,家長可以跟老師溝通瞭解情況,不要片面地認 同孩子的觀點。47.當孩子表示對某個同學看不慣時,家長不要充耳不聞,耐心聽完孩子的抱怨後,請告訴孩子:做好你自己。48.請不要在孩子學習時,時不時送吃的送喝的。你的這種關懷,在不經意中可能 會成為孩子的負擔。49.請不要在未徵得孩子的同意之前,一意孤行翻查孩子的抽屜或櫃子。50.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時,請先按捺住你想發火的衝動,拍拍孩子的肩膀,告訴 他你可以理解他的心情,只希望他在決定放棄某件事前先盡力而為。
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淡定教養術》斷捨離三心法,終結焦慮父母症候群
淡定教養術~斷 捨 離三心法,終結焦慮父母症候群 作者:李宜蓁~ 親子天下
現代父母為兒女做得更多,挫敗感卻更深—「焦慮父母症候群」似乎已是舉世父母的通病。《親
子天下》提出「斷捨離」的教養智慧,分享父母和各年齡層的孩子該「放下什麼」、「怎麼
放」。父母轉念學放手,體會「父母是弓、孩子是箭」,孩子其實會飛得更好。要學會放手,得
先學會「斷」、「捨」、「離」三件事。斷捨離原是瑜伽哲學,鼓勵人從外在身體的修行,帶來
內在心靈的改變。日本整理專家用這概念創造出一套「雜物整理哲學」,在日本掀起一陣透過整
理、整頓來療癒內心的風潮。日本媒體也將斷捨離的概念,衍生運用到放手的教養。
父母要常常思考的三大「斷捨離」心法是:
「斷」絕對孩子不需要的幫助。
「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
「離」開「不能沒有我」的執著。
一.家庭「中心」的逆轉~
家庭的生活,從「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轉變為「以父母為中心」。英國《心理學》雜誌提
到,愈來愈多小孩取代家長成為家庭的主宰者,這種「小皇帝症候群」已成為全球皆然的現象。
沒有孩子的時候,你有自己的生活、興趣、嗜好和朋友嗎?許多現代父母太過於努力當父母,忘
了當夫妻,更完全忘了自己。
二.孩子比我們想像中要堅強~
當我們太以孩子為中心,錯估孩子的脆弱程度,過度保護之下會剝奪他們自然的生存本能。成長
路上有些事父母就是無法代勞:我們可以幫孩子找朋友,卻不能替他們交朋友;我們無法直接建
立孩子的自尊,因為高自尊來自於孩子不斷從挑戰中鍛鍊自己。
三.冷靜想一想,是「孩子需要」,還是「我需要」~
對較小的孩子來說,對父母的依賴,有時候並非孩子的不能,而是父母的需要。二○一二年五月
號《時代》雜誌用封面故事〈Are you Mom enough?〉探討,風行多年的「親密育兒法」是否奉
行過頭了。封面照片大膽採用袒胸哺乳的二十七歲年輕媽媽,以及剛滿四歲仍在吃母奶的男孩,
在美國掀起一陣討論:「到底是小孩要,還是媽媽要?」
四.比不完的較勁,讓誰快樂?~
至於為什麼一定要學鋼琴(或任何才藝)?是孩子的要求還是我的遺憾?為什麼成績要「比別人
好」,動作要「比別人快」?這樣的比賽與較勁,到底是滿足了孩子,還是父母自己?教養上的
放手對父母而言絕對是一大挑戰。放手意味父母得隨著孩子年齡不斷調整親子的互動方式。放手
得從小開始。教養上放手,不是風箏從此斷了線,不是要我們與孩子切斷關係,而是好比推火箭
升空:當火箭推到某一節時,引擎就必須脫落,讓火箭往前飛。引擎脫落時,你知道火箭會飛得
更好;而當火箭要再次升空時仍會需要引擎,你並沒有失去他。這種分立而親密的親子關係,正
是斷捨離教養的最高境界。
現代父母為兒女做得更多,挫敗感卻更深—「焦慮父母症候群」似乎已是舉世父母的通病。《親
子天下》提出「斷捨離」的教養智慧,分享父母和各年齡層的孩子該「放下什麼」、「怎麼
放」。父母轉念學放手,體會「父母是弓、孩子是箭」,孩子其實會飛得更好。要學會放手,得
先學會「斷」、「捨」、「離」三件事。斷捨離原是瑜伽哲學,鼓勵人從外在身體的修行,帶來
內在心靈的改變。日本整理專家用這概念創造出一套「雜物整理哲學」,在日本掀起一陣透過整
理、整頓來療癒內心的風潮。日本媒體也將斷捨離的概念,衍生運用到放手的教養。
父母要常常思考的三大「斷捨離」心法是:
「斷」絕對孩子不需要的幫助。
「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
「離」開「不能沒有我」的執著。
一.家庭「中心」的逆轉~
家庭的生活,從「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轉變為「以父母為中心」。英國《心理學》雜誌提
到,愈來愈多小孩取代家長成為家庭的主宰者,這種「小皇帝症候群」已成為全球皆然的現象。
沒有孩子的時候,你有自己的生活、興趣、嗜好和朋友嗎?許多現代父母太過於努力當父母,忘
了當夫妻,更完全忘了自己。
二.孩子比我們想像中要堅強~
當我們太以孩子為中心,錯估孩子的脆弱程度,過度保護之下會剝奪他們自然的生存本能。成長
路上有些事父母就是無法代勞:我們可以幫孩子找朋友,卻不能替他們交朋友;我們無法直接建
立孩子的自尊,因為高自尊來自於孩子不斷從挑戰中鍛鍊自己。
三.冷靜想一想,是「孩子需要」,還是「我需要」~
對較小的孩子來說,對父母的依賴,有時候並非孩子的不能,而是父母的需要。二○一二年五月
號《時代》雜誌用封面故事〈Are you Mom enough?〉探討,風行多年的「親密育兒法」是否奉
行過頭了。封面照片大膽採用袒胸哺乳的二十七歲年輕媽媽,以及剛滿四歲仍在吃母奶的男孩,
在美國掀起一陣討論:「到底是小孩要,還是媽媽要?」
四.比不完的較勁,讓誰快樂?~
至於為什麼一定要學鋼琴(或任何才藝)?是孩子的要求還是我的遺憾?為什麼成績要「比別人
好」,動作要「比別人快」?這樣的比賽與較勁,到底是滿足了孩子,還是父母自己?教養上的
放手對父母而言絕對是一大挑戰。放手意味父母得隨著孩子年齡不斷調整親子的互動方式。放手
得從小開始。教養上放手,不是風箏從此斷了線,不是要我們與孩子切斷關係,而是好比推火箭
升空:當火箭推到某一節時,引擎就必須脫落,讓火箭往前飛。引擎脫落時,你知道火箭會飛得
更好;而當火箭要再次升空時仍會需要引擎,你並沒有失去他。這種分立而親密的親子關係,正
是斷捨離教養的最高境界。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訂閱:
文章 (Atom)